赓续雷锋精神,“智”援春耕生产|生物科学技术学院助力春耕备耕跑出“加速度”
本网讯(生物科学技术学院 解李帅)为积极响应“赓续雷锋精神、智援春耕生产”的号召,充分发挥农业高等院校研究生服务“三农”的先锋作用,引导学院广大研究生用知识技能肩负使命担当,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掀起了“支援春耕生产”的热潮,以实际行动诠释雷锋精神的内涵。
3月7日,生物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杨华、党委书记朱杰辉等一行深入宁乡市田间地头和大棚,就秸秆综合回收工艺优化,包括压缩回收秸秆、收割机后端加装秸秆回收装置、加入生物制剂变成有机肥返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资福镇珊瑚村沃邦农机专业合作社,杨华向致富带头人普及农机具的使用和维护知识,提高农户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并针对农机改造提质升级进行了详细解答,推进农业机械化生产,全力打好春耕生产第一仗。朱杰辉观察了羊肚菌生长情况,并就羊肚菌种植栽培技术与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方面为种植户提供了技术指导与建议。
寒假期间,生物科学技术学院芒属植物团队陈智勇老师带领团队研究生吕晓芬、徐李佳深入浏阳芒草基地,测产和考种,为进一步挖掘和验证芒草基因功能提供依据,为破解生物质抗降解屏障,高效进行纤维素类生物质转化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2月26日,陈老师带领研究生郭帆、唐金平和本科生刘岚琼、曹锎月在农大老温室修剪芒草,促进芒草萌发新芽。芒草是典型的多年生高光效 C4 植物,具有生物量大、适应性强、种植成本低廉等优点,且纤维素含量、纤维素结晶度等生物质质量特性也十分优异,已成为全球最热门的生物基能源、材料与化学品制备专用作物之一。
3月7日,生物科学技术学院玉竹种植团队的师生奔赴“湘中药谷”湖南邵东,开展为期2天的“科技助春耕,玉竹润乡野”春耕志愿服务活动,以科技赋能道地药材种植。为解决当地玉竹种植长期粗放管理导致土壤退化、连作障碍等问题,团队以“生态修复+科学种植”为核心,探索玉竹绿色高产新模式。活动中,胡亚龙、唐亮等研究生深入邵东玉竹主产乡镇,联合当地合作社对100亩种植基地进行土壤肥力检测与病害评估,指导农户采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生物防治替代农药。团队还在田间开设了“玉竹种植课堂”,通过建立“专家+农户+示范基地”联动机制,实时跟踪玉竹生长动态,为优化管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点击下载文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