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概况
作为一所创始于20世纪初、毛泽东主席曾亲手题写校名的农业院校,学校已走过120年的办学历史。新中国改革开放伊始,学校1978年获批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1987年成为第三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1995年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98年招收留学生。学校研究生教育从无到有,由小及大,从“全国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到“学位授权点成为国家重点学科”,从“首批招收硕士研究生4人”到“在学研究生6603人”,从“培养首批2位博士学位获得者”到“历届研究生中4人当选为两院院士”,从“最初有些学科学位课程很难开出”到“博士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历史跨越,反映出一步又一步的砥砺奋进,彰显了一代又一代人的使命担当!
学校设有22个学院、1个独立学院、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学科涵盖农、工、文、理、经、管、法、医、教、艺等10大门类。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学科1个,湖南省世界一流培育学科2个,湖南省“十四五”重点学科8个。植物与动物科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化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材料科学等7个学科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5个,是全国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有本科专业79个,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个;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6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35项;现有在校普通全日制本科生35138人(其中独立学院4945人),在校研究生7630人。
学校是全国首批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试点建设单位,是“武陵山、罗霄山和湘赣边区乡村振兴科教联盟”理事长单位,牵头组建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部共建“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9个、省部级科研平台89个。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27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00余项;审定(登记)新品种300余个;获授权专利2900余件。选育出的油菜、辣椒、茶叶、水稻、玉米、马铃薯、花生、葡萄、棉花、柑橘、生猪、烟草等新品种和形成的实用技术成果推广覆盖全国。
学校研究生教育硕果累累。近十年来,有1篇博士学位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篇博士学位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有2篇农业推广硕士论文获全国优秀论文奖,有27篇博士学位论文、93篇硕士学位论文被评为省级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在科技创新竞赛中,研究生共获得省级以上奖项170余项。研究生公开发表论文被SCI、CSSCI、CSCD收录2000余篇。
学校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始终把履行社会服务的责任和功能作为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暑期科技服务社会实践博士团自2001年以来,百余次深入乡村开展专项调研、座谈会、专题讲座与培训、现场技术指导活动,以订单式科技服务模式带动精准帮扶、脱贫致富。目前已覆盖全省80%的县,成为湖南研究生科技服务的一张名片。被中宣部等6部委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获湖南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服务团队称号。研究生志愿支教团业已连续4年驻村支援花垣县村镇小学,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中亮出农大本色。此外,致力解决果蔬虫害、入围第十四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的莫博程,被央视报道、冲锋在抗疫春耕一线的祝海峻,以及湖南省首届最美大学生黄粤林,在生产生活一线展示出农大研究生的爱农情怀与过硬本领。
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发展研究生国际化教育。“袁隆平国际高端农业人才培养中心”作为农大与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合作的平台,在国际高端农业人才培养,服务国家经济建设主战场和“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发出了新声;与日本鹿儿岛大学、波兰弗罗茨瓦夫环境与生命科学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生项目,在风景园林、畜牧和园艺三个专业领域深入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播的跨国合作与交流。
三全育人体系健全。“湖南省研究生创新论坛”、“校研究生学术活动节”、“研究生社会实践科技服务”、“‘炫音靓声’研究生歌手大赛”等社会实践、学术、文化平台所举办的活动在校园内蓬勃展开,一次次启迪着学子们的智慧,一点点熏陶着学子们的心灵,已然成为研究生人格成长、能力历练、兴趣培养的重要载体。学校建立了多渠道、大力度、有保障的经济资助体系,为家庭困难的研究生开辟绿色通道,确保不让勤奋和有才华的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45年的研究生教育,近19000多名研究生,桃李芬芳满天下、英才济济遍中华。其中,有享誉海内外的知名学者,也有桃李满天下的普通教师,有杰出的企业家,也有默默耕耘于“三农”一线的奉献者,他们在各自领域担纲挑梁,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贡献才智、奉献力量。其中83届硕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小麦专家赵振东;86届硕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辣椒大王”邹学校;85届硕士,美国2001年度青年科学家总统奖获得者周集中;88届硕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甘霖;88届硕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97届博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柏连阳;05届硕士,西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石谋军;05届博士,华图教育董事长易定宏; 2010届硕士,国内农药制剂企业中第一家上市公司——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时豪;2011届硕士,长沙县高桥镇党委书记彭万贵。
学校未来的研究生教育,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为动力,以国际化、信息化为手段,以“双一流”建设和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为重点,推进“双一流”建设和研究生教育良性互动发展,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贡献力量,为创建国内一流农业大学提供有力支撑!
点击下载文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