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气博士的泥土情结——记农学院实习指导老师敖和军副教授

时间:2014/04/15 19:56:00  来源:   作者:   点击:

洋气博士的泥土情结——记农学院实习指导老师敖和军副教授

                                             (刘雅 摄) 

敖和军,副教授,博士。 先后参加了 IRRI (国际水稻研究所) 的合作项目- 水 稻氮肥利用率和背景氮试 验、水稻免耕直播栽培技术和控释肥料试验、水稻实地 施肥技术管理、超级稻的生 态适应性的研究,湖南省教 育厅重点科研项目。自2010 1 月起,与湖南省农业资 源与环境管理站合作开展 “双季稻田镉污染控制栽培 技术研究”。在《 Field crops research》、《中国农业科学》 等国内外学术杂志上发表 论文30 余篇。曾获全国农 牧渔业丰收奖、湖南省科技 进步奖一等奖、湖南省优秀 博士论文。

Take the rice as your baby”———早在1997 年,敖和军 便怀着这样的理念踏上了水稻种植和推广之路,专攻作物栽 培与耕作学。同样,在教书育人上,敖和军推陈出新,用青年教师的创造性思维,为学生营造全新的学习氛围,他还在细微处 时时关心学生,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个学术男人的细腻。

新式教学———“土气”与“洋气”的结合

在敖和军眼里,农田是一本教科书,田里处处都是鲜活的 案例。在他看来,农学专业的学生就应该卷起裤腿下地,亲自扛着锄头除草,在最“土气”的课堂中认识、了解更多的农作物 种类,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书本中的知识。因此,他带领着学生, 将课堂搬进了农田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在带领2010 级学生第一次下地种田时,为了考验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敖和军没有给他们任何提醒和帮助,学生们满 怀希望播下种子、种下苗子,而幼苗却在经历一周的雨水低温 后大量死亡。敖和军召集大家到田地里开了一场现场讨论会,指出了庄稼死亡的各种原因———菜地开沟前没有消毒,病害 严重,开沟太浅,造成大量积水,且尚未经过低温阴雨就进行 播种移栽,操之过急。他还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应解决措施,与学生们一起下地,进行技术指导。这一次经历给农学专业的 谢明凤同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说:“如果不是亲自下田体 验,我们就不会遇见这些问题,自然也不知道如何去解决了,这一次实践,收获甚多,更让我们体会到了书本与实践相结合 是多么重要。”

对于农学专业的学生,敖和军有“另类”的考核方式——— 不以实践报告写得多详细、多认真论英雄,而是以手磨出了多少个老茧来衡量。“农学类学生不下地干活是绝对不行的,他 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理论知识强,实际操作能力弱,学习缺乏 系统性,通过这样的考核方式,他们既加强了实际操作能力,又学到了耕作经验,一举两得。”敖和军指着自己手上的茧说。

2007 年至2009 年,在国家留学基金全额资助下,敖和军 前往位于菲律宾的国际水稻研究所进行博士论文研究。学习 期间,他了解到了一种有意思的教学方式“workshop”。所谓 “workshop”,就是一种讨论式教学,让学生围成一圈进行讨论,老师在中间进行授课和分析。将这一“洋气”的教学方式应 用于课堂后,敖和军发现学生讨论积极了许多,参与度提高, 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了,教学效果非常好。同时,他还把在进修期间读过多遍的由国际水稻研究所主编的全英文 《水稻基 础知识汇编》介绍给同学,要求他们一个月看完其中的两个章 节。“这里面的知识是基础知识,涉及的英语也是我们农学类的专业性英语,我自己看过不下三遍,啃完这本书,对他们大 有益处。”敖和军翻着厚厚的书说,“农学,也需要不断学习,不 断交流,国内国外,互通有无。”

润物无声———从敖老师到敖哥

2010 年至今,敖和军负责农学院学生在长安基地的实习教学,而学生在基地的安全问题也成了他的工作重点。

在来基地前,敖和军购置了一大批常用药,由学生自由取 用。长安基地地处郊区,四面环山,经常有蛇出没,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告诉学生走路要手持棍子,以便“打草惊蛇”。由于住所 周围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水塘,细心的敖老师担心学生出意外, 安排学生在晚上定时查寝,查看是否有学生外出长时间未归、 寝室环境是否安全。

在实习中,有同学意外受伤是在所难免的。曾经有一位同 学不慎被农具划伤了大腿,伤口处血流如注,敖和军得知情况急忙赶到现场,对受伤的学生进行了简单的包扎处理,考虑到 学生的伤情较严重,他开车载着受伤的学生到最近的医院救 治。“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作为他们的老师,内心很愧疚!”回忆起当时的场面,敖和军说。

学生在基地实习一般为4 个月,在这4 个月里,除了正常 的教学,敖和军还抽空带着学生抓鱼、玩泥巴、举行篝火晚会, 以此来丰富学生们的实习生活,大家渐渐发现课堂里严肃认真的敖老师就像自家的大哥哥。“敖哥”便成了实习之后大家对敖和军老师的昵称。

农技推广———技术助农

作为一名农学教师,敖和军在教学之余,将许多时间投入 到下乡进行农业科技推广。在下乡科技助农的4 年时间里,他 的足迹遍布大大小小的村镇,足迹遍布广东、贵州、广西,用自 己掌握的技术,为农民解忧,帮农民增产。

在下乡农技推广过程中,敖和军碰到最多的情况就是农 民不知道如何正确施肥。曾有农户向他抱怨,自己花在农田里的时间并不比别人少,收成却不如别人。在仔细询问了该农户 施肥过程后,敖和军马上明白了问题所在。原来,农户为了自 己的水稻有个好收成,在幼苗发育初期大量施肥,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又没有进行正确的施肥,导致土壤肥力不够,不能给 水稻提供足够营养。敖和军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他:施肥就 像吃饭,不能一口气吃成个胖子,而是要根据水稻不同的生长阶段,科学地提供适量的肥料。

2012 年秋季,敖和军到长沙镇时,当时正遇上当地稻飞虱爆发,农民应对的办法是直接喷洒农药,但收效甚微。他得知 后立即告诉农民稻飞虱通常附着在水稻茎部,秋季是水稻丰 收季节,直接喷洒的农药往往落在叶片上而无法到达茎部,收效不佳,建议农户将农药和泥土混合,再将泥土抛洒到虫害田 里,泥土带重,直接掉到田里,农药蒸发向上扩散,从根部直接 除虫,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贵州黔南,敖和军得知当地一个年轻农户进城为自己 和邻居买了优质种子回乡大面积播撒,到了秋收季节,稻谷产量却不高,周围邻居纷纷怀疑该年轻农户买了假种子赚差钱, 要其赔偿损失。敖和军查看了水稻生长情况,结合周围环境, 告诉他们种子不是假的,而是这种水稻的稻瘟病抗性较差,不适应生长在高海拔地区,因此造成产量下降。面对因水稻品种 特征特性不了解而导致的邻里纷争,他用自己多年积累的专 业知识化解,当了一回“和事佬”。

在敖和军看来,学农和做人一样,都要踏踏实实、勤勤恳 恳。他的人生很简单,将知识传递给学生,用技术指导农民。任世事变迁,他仍守着属于自己的一亩三分田,播种耕地,收获 幸福。

                                 (摘自《湖南农业大学校报》2014年4月15日,学生记者 邓菲)

 

 

 

点击下载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