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陈出新,走上蔬菜种植致富道路

时间: 2014/07/20   作者: 研究生院   点击:

蔬菜种植能否在“两油两叶一加工”农业发展模式基础上成为新的发展契机?能否让蔬菜种植产业化?能否给蔬菜种植户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湖南农大博士、硕士团来到常宁和农业局一起为探讨常宁市蔬菜种植产业化问题,湖南农大“2014年湖南农业大学博士团暑假社会实践”6名成员深入蔬菜产业开展科技帮扶活动,常宁市农业局雷英副局长和蔬菜股谭德志、周明月两位副股长一同参与调研,分别前往常宁合群无公害蔬菜基地和盐湖镇蔬菜基地,两个基地主要种植白菜、西红柿、辣椒、香瓜、萝卜、黄瓜、苦瓜等无公害蔬菜。

相对于常宁市发展较为成熟的“两油两叶一加工”农业发展,蔬菜种植在常宁市处于弱势地位,基本处于自产自销状态。但近五年来,随着市场对无公害需求的增加和常宁市委、市政府对蔬菜产业日渐重视,发展迅速。鉴于传统的蔬菜种植模式难以扩宽市场销路,迎合现代人的消费水平,同时,高产不一定有高收入。由此,常宁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加快蔬菜产业化发展,朝着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目前常宁市已建立1850亩连片以上的蔬菜基地。

资金缺乏、管理跟不上、价格低、销路窄成为常宁市蔬菜种植不能快速发展的瓶颈。博士团通过实地考察和与种植户的深入交谈,了解到当地蔬菜基地农作物的生产销售模式一般是以政府为引导,农民自己选择种植的品种和联系销售渠道。博士团经过实地调查与讨论,对于两个蔬菜基地提出了合理的建议:针对常宁合群无公害蔬菜基地土壤差、缺乏管理等问题,提出应该通过菜枯适当改良土壤物理性质、改善土壤肥力,加强田间管理,种植品种多样化,根据市场需要调整种植品种,以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针对盐湖镇蔬菜基地正处于二期建设期,综合该基地前期投入和销售情况以及后期扩宽基地建设情况分析,提出一方面完善水利配套设施、进一步推广机械化管理以减少人力、减少生产成本;另一方面,采取多样化种植,发展特色生态农业,打造农业品牌。

农业局和当地种植户表示希望借助湖南农大博士团的专业优势,帮助蔬菜种植户引进好的品种和科学的产销模式,加强合作和联系,尽快走向蔬菜种植致富道路。

 

 通讯员 刘艳斌 杨海君 彭淼

 

点击下载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