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化力推“中国油茶第一市”产业发展
7月16日上午,受常宁市林业局邀请,湖南农大农业机械化工程、食品加工专业博士生一行6人来到常宁市荫田镇先后实地考察了中联油茶公司和白马油茶基地。在常宁市挂职副市长蒋隽和林业局工会主席李春桥、油茶办副主任陈飞球等负责同志一同下基地,重点对当地的四个新、老油茶基地进行了病虫害防治、机械化程度及油茶种植情况调研。
常宁市是 “中国油茶之乡”,境内现有油茶面积69.2万亩,分布全市18个乡镇(办事处),常年产量在4000吨以上。明确“五个一”油茶产业发展目标,即2020年之前,建成一个改通过对中联油茶公司正在开发中的1400多亩油茶基地、一年生长期的1300多亩油茶基地、多年生长期的1000亩油茶基地的实地勘察,杨海君博士一行来到国家油茶生物产业基地——白马油茶新品种示范基地。该基地总种植面积22000亩,主要种植华鑫、华硕等三个优良无性系;XL1号、XL3、 XL210号等十二个优良无性系;长林4号、长林27号、长林166号等六个优良无性系。通过对当地四个新、老油茶基地实地考察,发现当地油茶生产过程中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目前各基地部分植株出现病虫害和除草效果不佳,专家组成员将通过实地考察分析制定一套合理的病虫害防治和药剂除草方案;另一方面,当地现有的油茶生产种植机械化水平不高,传统的油茶从种植到采摘、脱壳都是依靠手工或半机械化作业,收获期较长,人工成本过高,如果完全引进国内现有机型不适合当地油茶梯度形生产基地,且价格昂贵,推广使用困难。因此,急需研发出适合油茶梯度形基地和株间距且实用简易便携廉价的除草机械。同时,还需要实现采摘、烘干、脱壳、施肥、翻土等机械化运作,全面推行机械化作业。使劳动者从繁重、低层次和低效益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从而节省人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扩大种植规模,提高生产水平。此外,湖南农大博士、硕士团还将与常宁市在短期内解决对茶油影响和试验油茶深加工技术问题,在林业机械产品开发、油茶产业链延伸、旅游开发和茶油生产标准的建立等方面实现长期合作。
通讯员 刘艳斌 杨海君 彭淼
点击下载文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