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江永小花生 成就瑶乡大产业———记我校农学院花生专家李林教授

时间:2016/09/25 19:25:00  来源:   作者:   点击:

发展江永小花生 成就瑶乡大产业

———记我校农学院花生专家李林教授

                                            李林(右一)考察花生科技示范成效

江永,地处南岭以北,偏居湘南,接壤广西,因其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历来被视为穷乡僻地,外界人员不愿进入,先进技术难以引入。2012年底,“三区”科技人才花生专家,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博士生导师、旱地作物研究所所长李林教授来到了这里,这位乡民们口中新时期的“知青”,演绎的花生科技兴县的感人故事正在瑶乡传颂……

人物简介:李林,农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花生科技领军人,现为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邵阳综合试验站站长、湖南省跨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湖南农业大学旱地作物研究所所长。先后承担各级课题20多项,主持国家级课题9项,获部(省)级以上科技成果18项,发明专利2个,制定农业部花生技术行业标准3个,发表论文103篇,出版专著、教材11部。

26年坚守,只因对花生“情有独钟”

“花生是一种抗旱、耐瘠、保收率高的作物,效益居大宗粮油作物之首,我省大湘南地区山地丘陵旱地广泛分布,很适合种植花生,对贫困山区的农民来说,花生是主要的种植收入来源”。谈起花生,李林总是兴致盎然。“花生味道好,营养保健价值高,可以说全身上下都是宝!”。

早在1990年,李林就踏上了研究花生这条道路,这一开始,就变成了终生专注的事业。李林告诉我们,我省花生研究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籽品种选育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就,但是小籽品种产量低,引进大籽品种适应性弱、品质差、产量低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

上世纪末,李林根据国内外花生科技的新动态,结合市场需求,调整科研目标,即改良小籽品种,以顺应当前、当地需求,发扬传统特色产品;培育大籽品种,突破超高产障碍;挖掘、培育新兴市场需求,开发有色型、保健型品种。

在搞科研的这20多年里,李林把大部分的时间给了花生,很少度过节假日,常年穿梭在花生试验基地、全省花生产区和学术场合。

李林说:“我对花生是‘情有独钟’,人的一生很短暂,要同时做好几件事情不容易,所以我想把研究花生这一件事做好、做精。”

通过长期的艰苦攻关,李林广泛引进国内外的优质花生种质资源,采用杂交、原子能辐射等现代育种技术,在培育高产、多抗、优质、珍稀专用型花生新品种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如今彩、红、黑、白、玫瑰、粉红各色品种令人啧啧称奇,小、中、大籽品种一应俱全。李林育成的2个品种通过国家鉴定,湘花2008为国家区域试验单产冠军,含油量接近55%,并研制出了特色珍稀花生新品种湘黑小果和彩色珍珠。

改良品种,奠定发展基础

2012年底,李林在大湘南推广花生新品种、新技术时,来到了江永县,用一个词形容那时的感受,他说是“心疼”。“江永有大量的荒地、荒田,当地小籽花生品种丰产性能差,农民种植花生的规模小,产量也很低。”

一心想要改善当地的农业生产状况,挖掘花生科技对当地农民增产、增收的潜力,李林扎根在了这片土地……

通过对江永大量耕地土样、小籽花生样品的测试,李林发现,江永的耕地养分平衡,特别富含抗癌之王的硒元素,而镉、铅等重金属含量极低,适合生产绿色、有机花生食品。

李林说:“当地小花生品种壳薄籽壮,质地细松无渣,食味浓香甜美,品质上乘,安全无忧,是最佳的烘烤品种和传统特色优质农产品,其卖价比普通大、中籽花生价格高出三至六成,而且小籽花生适合低投入栽培,是农民致富的好路子!”

然而,地方小籽品种产量极低,农民与加工企业渴望拥有保持地方小籽风味的高产优质小籽改良品种及其原料。

2014年起,李林从全国引进146个花生品种,在江永不同肥力水平的旱耕地上播种,进行比较试验。

从春到秋,从花生开花到成熟,这120多天的生长周期里,李林多次往返于长沙与江永之间,对于坐67个小时的车,他说已经很习惯了。

短短两年,在李林与他夫人刘登望副教授带领的花生军团的努力下,筛选出了一系列优质高产特色花生良种,其中浓香型小花生良种5个、彩色和黑色花生良种2个、油用高油分大花生良种2个、奶用高蛋白良种3个,为江永花生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良种科技基础。

一招制胜,促花生增产增收

在江永县等南方红壤旱地,花生空壳的问题一直是令农民头疼的事,这直接影响花生产量和农民收成。江永县的领导找到李林,希望他能帮助农民解决这一难题。

通过多年在红壤旱地的花生研究,李林心里其实早已有了招数。“南方雨水多,土壤里的钙元素很容易被水冲掉,老百姓没认识到这点,原来施肥都只以施氮、磷、钾肥为主,其实‘钙’对花生来说是所需的大量元素。”

基于一个科研工作者的严谨,也为了不负老百姓的期望,他通过土壤化验和实施系列科学试验,如施肥防空壳试验、地膜覆盖试验等,改良肥料配比和施肥技术,成功攻克了种植花生空壳这一根本问题。李林幽默地说:“解决了空壳问题是很大的技术进步,就像常说的‘一招制胜’!”

“感谢李林教授,您是我们江永人民的福星!”种植大户们说。

李林还引进了适应南方旱地的先进、耐用花生机械,包括剥壳机、播种机、挖掘机、摘果机,使得花生生产效率提高20倍以上,大大缓解了花生种植业劳力缺乏的局面,实现了花生生产高效化、现代化。

李林还研创出了利用新垦荒地、抛荒天水田大面积扩种花生的省工节本、高产高效的傻瓜式标准化种植技术。至此,从品种选育到花生如何种植、施肥,每一个环节都有了技术指导,就像一个完整的“技术包”,为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加工企业原料基地带来转机。

如今,实现了良种良法配套的当地小花生亩产超过200kg,每亩增产50kg以上,每亩增收超过500元,黑色小籽花生亩产250-300kg,每亩增收超过1000元,农民种植花生积极性持续高涨。

发展产业,打造江永“第六香”

李林与他的团队来到江永县时,当地的花生加工企业就只有义华花生有限责任公司一家,生产设备简陋,工艺粗糙,包装陈旧,厂区环境较差,年加工量不大,产品销售范围较窄。

李林深谙产学研合作对于花生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他说:“产业化的关键就是要为龙头企业这个牛鼻子服务,以拉动整个产业链。”

得益于李林花生良种、良法、良机的科技支持,义华公司满怀信心建立优质花生基地,通过租赁、合作、低产改造等多种形式,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在本县松柏乡、潇浦镇等地建起5000亩的优质小花生、黑花生和彩色花生基地生产基地,还在周边的蓝山县、宁远县、道县、新田县建立了一批优质原料基地,实现订单生产,既保证了公司对优质原材料的需求,又保障了农民花生增收。

如今,李林以国家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国家农业部邵阳花生站和湖南农业大学旱地作物研究所为依托,联合湖南农业大学的食品加工、食品安全、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方面的专家组建花生产业链科技服务创新团队,为江永花生产业的发展聚集了强大的智力资本,一条花生龙头企业+基地县+种植合作社+农户+市场的新兴产业链正在永州、湘南大地延伸、壮大。

李林说:“江永的香米、香柚、香芋、香姜、香菇统称为江永‘五香’,是最负盛名的江永特产。我希望将花生打造成江永‘第六香’品牌,把江永打造成富硒浓香型小籽花生之乡,带领一方百姓脱贫致富,这是我们的目标。”

一身汗水一身泥,李林满腔热情扎根江永,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留下了他坚实的脚步,坚毅的身影。县领导、企业家、农民赞叹他拼命三郎的韧劲、一心为民的赤子之心,他与他的花生军团的花生事业在当地扎了根、开了花、结了硕果,荒地变绿了,红土地上的花生香起来了……

     (摘自《湖南农业大学校报》2016年9月25日,记者 王薇薇 学生记者 伍晨晨 崔嘉美 李丹姝文)

点击下载文件: